1、大多数古琴有多少根弦
大多数古琴有七根弦。
古琴,又称瑶琴、玉琴、丝桐和七弦琴,是中国传统的拨弦乐器,具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。它的造型独特,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,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。古琴最初有五根弦,象征着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。后来,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,增加了一根弦;然后,周武王为了悼念文王,又增加了一根弦,所以最终成为了七弦琴。这七根弦分别代表着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、少宫、少商七种音阶。
古琴的制造和选材都非常讲究,其音色深沉、悠扬,能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。古琴的演奏技巧也非常复杂,需要演奏者具备很高的音乐素养和指法技巧。
总的来说,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七根弦的设计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。
2、古琴有几根弦
古琴一共有七根弦。
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,内合五行,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;外合五音,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。当年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,增加了一根弦;武王伐纣时,为了增加将士的士气,又增添了一根弦,所以古琴又称“文武七弦琴”。
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,琴面系有七根弦,故古称“七弦琴”。琴弦由丝绒绳系住,拴绕于弦轴上,属弹拨乐类的“无马乐器”;古筝则由框板、面板和底板构成。
最早的筝为5根弦,战国末期发展成12弦,隋代13弦,清代16弦,上世纪60年代为21弦,近年增加到24~26弦。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,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马支起,属弹拨乐类的“有马乐器”。
2000多年前,周朝的年刊类杂志《诗经》里就有:“琴瑟友之”,证明琴和瑟应该是当时的一种普及类乐器。现在我们看到实物的最早的古琴是战国的,有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,和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村1号墓出土的七弦琴,这两张古琴都是战国的。
其形状和现在的古琴不太一样,但意思都是那个意思。古琴就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见证,随着这个民族一路走来。
古琴的弹奏技法:
古琴空弦的音高不固定,要根据演奏的乐曲而定,古琴定调复杂,调式有35种之多。按五声音阶定弦,音域有四个八度零一个大二度。在弹弦乐器中,古琴是一种较独特的乐器,琴面为指板,没有柱和品。
演奏时,将琴横置于桌上,右手投弹琴弦,左手按弦取音,完全依靠琴徽标记(不限定在13个徽位上,很多的音是在徽与徽之间),音准上要求极为严格。
古琴表现力特别丰富,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,可以发挥出很多艺术表现的特色,它的散音(空弦音)嘹亮、浑厚,宏如铜钟;泛音透明如珠,丰富多采,由于音区不同而有异。高音区轻清松脆,有如风中铃铎;中音区明亮铿锵,犹如敲击玉磬。
按音发音坚实,也叫“实音”,各音区的音色也不同,低音区浑厚有力,中音区宏实宽润,高音区尖脆纤细。按音中的各种滑音,柔和如歌,也具有深刻细致的表现力。
3、古琴有几根弦
古琴有七条弦,因此又名七弦琴,这七根弦的名称从外到内依次分别称作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、文、武。在减字谱上又简称为一弦(一)、二弦(二)……七弦(七)。
古琴七条弦以正调为例,音名由外而内(由一弦至七弦)分别是徵、羽、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。在古琴五调中,除正调外,还有一个较常用的调,即紧五弦的紧羽调(俗称蕤宾调),这里的羽是指弦名(五弦)而非指音。紧羽调的七条弦音为商、角、徵、羽、宫、商、角。
自古“琴”为其特指,20世纪20年代为与钢琴区分改称古琴。琴有“士无故不撤琴瑟”和“左琴右书”之说。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“琴棋书画”之首,被视为高雅的代表,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,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。
大量诗词文赋都中有琴的身影。嵇康《琴赋》云:众器之中,琴德最优。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,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养性,乃至以琴静心悟道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。
现存琴曲3360多首,琴谱130多部,琴歌300首。主要流传范围是中华文化圈国家和地区,如中国、朝鲜、日本和东南亚,而欧洲、美洲也有琴人组织的琴社。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,是华夏文化中的瑰宝,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