航弹(攻击范围达到6000平米,轻松击穿坦克)

AI资源4个月前发布 AI中文网
66 0

1、攻击范围达到6000平米,轻松击穿坦克

国产航弹威力和精度双绝,攻击范围达到6000平米,可轻松击穿坦克

这款国产航弹,不仅射程远、打击精度高,装填多种弹药,杀伤面积可达到6000平米以上,效果惊人。而且相比导弹而言航弹威力更大、成本更低兼具精度高、数量多等优势,直到现在仍是出色的空对地武器。

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航弹种类愈加丰富、功能涵盖范围更广,智能程度更高,成为特种作战武器中的一员。这次的500公斤航空机载布撒器,也是高精度、模块化、多功能武器的一种,加装了折叠弹翼可以更好地保持航弹投射过程中的稳定性。

截面没有采用传统的圆形,形状更接近正方形,不仅可以减少航弹发射过程中的雷达反射面,增强隐身能力。还有利于扩大内部空间,装载更多炸弹,发射之后布撒器会迅速打开弹翼,在空中滑行到目标点,射程达到60公里以上,远超普通的空对地导弹。

到达攻击目标上空时迅速解体,将体内数百颗子炸弹释放出来,对地面目标实现覆盖性打击,240个子弹药可以有效打击6000平米内的目标,像游戏里的地图炮一样。

尤其是针对地面大型武器装备及建筑是效果最出色,穿甲能力在200毫米以上反坦克子弹药,可以对坦克群进行覆盖打击迅速击穿顶部装甲,还有针对机场等枢纽建筑的换装区域封锁子弹药,都可以迅速使敌方这个区域丧失战斗力。

类似的航弹子弹种类还有很多,可以针对不同目标投递不同类型的类型子弹,将战果最大化。

这种航空布撒器,可以让飞机实现防区外打击,不仅可以有效夺取制空权还能大幅度削减敌方军事实力。航弹种类的丰富也是我国对于如何多方面提升飞机战力的摸索试验,弥补三代机如今战力不足的问题,同时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特种武器弹药的种类。

航弹(攻击范围达到6000平米,轻松击穿坦克)

2、航空炸弹的弹种进行了哪些扩展?

我们可以发现,尽管航空炸弹有一定技术含量,但稍有一点工业基础的国家都能够大批量生产。因此航弹是一种多快好省的航空武器,有作战飞机的国家必定会装备航弹。

单个航空炸弹威力始终有限,一战开始不久就出现了集束炸弹。集束炸弹是把多个航弹捆绑、连接在一起,投掷以后散开,能覆盖面积较大的目标区域。

集束炸弹和达姆弹(击中人体膨胀变形的枪弹)都被视为“不人道”的武器,国际公约规定禁止使用,但美国在空袭南斯拉夫、伊拉克等战争中仍大量使用了这一类型的航弹。

子母弹可以看作是有密闭外包装的集束炸弹,天女散花般的子弹特别适合对付面积目标,换装或混装不同的子弹则能对付不同类型的目标。

子母弹一般要装遥控装定引信,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恰当的抛撒子弹高度。子母弹有着精巧的抛撒措施。许多子母弹投掷后先炸开弹体尾部,然后头部的抛撒装置产生火药燃气把子弹推出去。

也可以在弹体上布置炸药索,起爆时把弹体炸开,子弹在相对气流或弹体中轴抛射装置的作用下抛出。英国BL755型250千克反坦克子母弹,就利用燃气发生器吹胀各个子弹旁的气囊,把子弹推出去。

该型航弹的子弹虽小,但数量多,覆盖面积广,一枚子弹的破片多达1050片,破片穿甲深度超过180毫米,足以击毁或重创各种装甲目标。由于性能先进,该弹为我国仿制并装备。

为控制航弹的速度,减速、增速火箭应运而生。法国“混凝土破坏者”反跑道炸弹同时装有减速、增速火箭和减速伞,减速火箭令炸弹改为垂直下落,减速伞延缓下落时间,保证投弹飞机安全脱离;然后增速火箭烧掉减速伞,并令炸弹加速到160米/秒,高速侵入跑道水泥层内部,随后起爆。更出名的法制“迪兰达尔”反跑道炸弹则采用“双降落伞+增速火箭”的布局,装备了法国、美国以及我国。

不过近年由于精确制导炸弹的发展,美军已能够准确的“点射”敌军躲藏在机库、掩体内的作战飞机,“迪兰达尔”反跑道炸弹有了点“鸡肋”的味道。

航弹(攻击范围达到6000平米,轻松击穿坦克)

3、航空制导炸弹有哪些特点?

现代航空制导炸弹是在自由降落式普通炸弹(或称铁弹)的基础上,通过增加制导构件组成。制导构件组包括自导弹头、全动式可控尾翼。它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、使用方便、射程远、命中精度高、造价低、效费比高,是世界各国机载高精武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空地武器。

在大部分情况下,机械师可以在机场为普通炸弹直接装配制导系统,携挂也比较方便。标准弹药装配了制导战斗部后,具有非常高的命中精度,杀伤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。

循环公算偏差统计数据表明,制导航弹的命中半径较普通炸弹下降50%,现代制导系统能保障制导航弹的循环公算偏差最小到2米之内,普通炸弹的数据则为30-80米(由载机武器控制系统的性能而定)。

不过,制导航弹也有一些缺陷,与航空导弹相比,其飞行速度较低,容易被防空炮火拦截。航空炸弹飞行速度通常由炸弹发射时的飞机飞行速度而定,通常为0.8马赫,约200米/秒,导弹的速度则可以达到3倍音速,约1000米/秒。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